美國大選後的反思
- Warren
- Dec 19, 2024
- 13 min read
Updated: Mar 4

大選前一天,女兒傳來簡訊:媽媽和你提早投票了嗎?
我立即回覆:明天(11/5)一定會去投票。
女兒又傳來:你們的孫輩想知道你們會投票給誰?
我説:明天深夜他們就知道了。
女兒傳來:哈哈哈!
政治立場在美國、在台灣的朋友圈和家庭中,不幸,都變成敏感的禁忌話題。
投票當天,陰暗天空的濕氣隨時都可能化成雨滴,不算長的隊伍進展緩慢,投票工作人 (voting judge)不時地走到人群中詢問是否已經完成選民登記,是否排在正確的選區(precinct)隊伍,態度親切,有條不紊,比起2020年的大選投票秩序,有非常明顯的改善。
花了快一個小時才投下神聖的一票。
回到公寓大樓,想到湖邊的海軍碼頭走走,希望在天黑前,走完日行萬步的功課。突然,接到公寓管理辧公室的快訊通告:今天中午有兩個人在海軍碼頭被槍殺,嫌犯在逃。公寓大門已經上鎖,進出必需使用磁扣(fobs),請住戶居民注意安全。
心裡挺納悶的,這幾年來,社區安全真是每況愈下。
記得往年美國大選時,正是我學習英文的最佳時機。候選人的政見發表會,大城小鎮居民聚會(town hall meeting), 還有電視直播的辯論會,候選人的涵養氣質,說話的風度,精準的用詞表達宏遠的政見,爭取選民的信任與認同,還要具備臨危不亂的機智,答辯對手和裁判記者的質問,嚴厲肅殺的氣氛中,如何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化解尷尬,都是值得觀摩學習的教材。

曾幾何時,這些美國民主的風範喪失殆盡,滿臺漫駡的電視廣告,謊言連篇,誤導選民。最可怕的是候選人相互譏諷與指控:愚蠢、肥婆、罪犯、法西斯獨裁者、必需被制止的破壞民主份子,致使滿腔熱血的選民們,也跟進責駡支持對方候選人的人是一群弱智的群眾。在家庭成員和社交群組裡,都選擇不談政治,避免傷了和氣,破壞感情。
最近這十幾年來,社會的治安敗壞,減縮警察預算(defunding police), 犯罪率和槍殺死亡率爬升,令商家頭疼的「零元購」,大白天明目張膽偷搶貨值在950美元以下不算犯罪,導致許多店面破壞停止營業。南部邊境的移民潮,湧入美國幾個大城市,更使市區安全和地方財政雪上加霜。
今年的總統大選情勢錯綜複雜,加上整體美國社會的兩極化,對現有的經濟問題,從2020年疫情蔓延影響相當多的行業倒閉、接著大撒幣救市所造成的通貨膨脹、政府又快速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膨,民眾的情緒更受縮水的購買力感到沮喪。
拖延三年多的俄烏戰爭。雙方死傷慘重,以色列遭受哈馬斯突擊和對Gaza地區的報復行動,巴勒斯坦人群在各大城市的抗議遊行,往往阻斷公路和街道,這些民族情緒對選民的影響變得深不可測。亞洲南海衝突和台灣海峽和上空的演習都有擦槍走火的憂慮。
今年的總統大選更是變化多端,從六月的總統候選人辯論後,逼迫拜登總統退選的聲浪四起,七月川普在賓州被槍擊右耳中彈血流面頰,七月底拜登指定副總統賀錦麗接棒,旋即八月在芝加哥舉行的民主黨大會整合聲勢爆增,所有主流媒體都把賀錦麗爽朗笑聲的形象發揮出最大的影響力,又是婦女和膚色雙重弱勢的年輕世代,輾壓共和黨原有的優勢。

接二連三的主流媒體民調領先,好萊塢巨星、歌手名流的支持,競選經費的爆棚:高達十億美元以上的數額,渺視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共和黨競選經費。按過去多年的經驗,滿滿的銀彈代表民主黨有深厚的民意基礎,有充足的競選經費花在電視網路廣告和助選活動,那擊敗共和黨的機率是勝卷在握的。
可是,按常理說,陣前換將的一方,往往容易亂了陣腳而潰敗。
當晚開票的情況,又是一次美國式選舉的復習。
美國總統選舉是間接選舉:每個選民的一票,算是民眾投票(popular vote)。最後統計出來的民眾投票數,贏家通吃該州的選舉人票(electoral vote).
例如伊利諾州有19 張選舉人票,民主黨贏得19張,而共和黨的選舉人票是0.
當選總統必須在總共538張選舉人票中得到超過270張的門檻。即使輸了全美國的民眾投票總數,還是以選舉人票數為準。
每州都只有兩位參議員,各州按人口地理有特定的眾議員人數。伊利諾州有19位眾議員,就有19張選舉人票。全國50州有535位眾議員,加上首都華盛頓特區多設3名選舉人,組成538張選舉人票,這四年選舉一次的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只為選舉正副總統而已。
美國總統四年一任,參議員六年任期,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席位,眾議員兩年一任。
看似複雜,其中深藏著美國的立國精神和智慧。
美國總統大選,最關鍵的好戲,就是幾個搖擺州的最後勝負定江山。
過了午夜後,共和黨的領先優勢趨於穩定,等到七個搖攞州中的喬治亞和北卡羅萊納州和賓州確定納入共和黨的紅色版圖時,大勢已定。
聚集在霍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的民主黨支持群眾獲知賀錦麗不會出現後,也逐漸離開。
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共和黨可以囊括正副總統、參議院、眾議院的全部主控權?還打破兩項紀錄:共和黨20年來首次贏得全國民眾總票數;自130年克里夫蘭總統以來,川普是第二位從連任失敗後,成功回歸白宮的總統。
各家評論員名嘴都在各大電視台和媒體分析報導這令民主黨錯愕的結果。
有位評論人士説,這簡直就是2016年大選的重演,川普又成了美國女總統的終結者(terminator),甚至指出美國選民根本還沒有接受女性總統的心理準備。
漢森教授(Victor Davis Hanson)是一位保守派評論家,他指出:川普被彈劾兩次,身上背負著34項罪名,被暗殺兩次,居然還可以突破民主黨的封鎖線,著實不可思議。
投票給川普的選民,等於無視民主黨描繪下的人品低劣、嫖娼後卻非法付遮羞費的罪犯,當川普受傷而頑強地舉拳高喊的那一幕,讓人看到他臨危不亂的勇敢心理素質。
選前民調結果到底在那裡出了問題?當然民調不是絕對的科學,但在電話問卷時,是不是投票給川普的選民隱藏自己,避免被譏諷為「政治不正確」、低智商的下階層民眾?
CNN政治評論家 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 認為民主黨敗選有三個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民主黨對付川普的手法過火(overkill)了。從通俄門的指控開始,兩次彈劾,幾年下來的法律纏訟,一月六日(Jan 6)叛國暴亂指控等等,科羅拉多州和其他十州的選票把川普除名,最後還直稱他是希特勒法西斯的民主制度破壞者,這種指控對美國選民有極大的震撼力,選民有思考能力,有觀察比較的資訊,尤其決定勝負的中間選民,他們的反彈力度顛覆了整個選舉。
支持民主黨的紐約時報雜誌(NYmag.com)登出頭條社論:美國人沒有擁護川普,而是摒棄了拜登-哈里斯行政團隊,不是人民喜歡川普而是民主黨徹底搞砸了。
札卡利亞以最近歐洲國家的選舉結果為例解釋另外一個失敗理由,他説在職現任者(incumbent)的副總統賀錦麗,面對在野黨的挑戰者絕對處於不利的局面。
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Sandel)接受訪問時,就以他自己的書《民主的不滿,Democracy’s Discontent》認為民主制度下,選民對執政黨沒有實現原有的承諾時,他們就會用選票來表達不滿,這次川普就充分利用這種不滿情緒,尋求機會聆聽民眾的意見而傳播他如何使美國再度強大(MAGA)的政治理念。
桑德爾教授認為這次選民有強烈被精英(elite)瞧不起的感覺,他們不再聽從執政者的說教和洗腦,他們尋求對話,渴望有人聽到他們的聲音。
桑德爾教授在哈佛大學網路課程有十二堂「司法正義,Justice」的教學影片,其中提到學校招生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也就是對弱勢族群的保障名額,問題是它幫助特定族群,也反映出對其他族群的歧視而造成不滿。
札卡利亞提出的第三個理由就是「經濟」問題。
把拜登現在的經濟政績和川普過去的四年政績擺在同一個天平衡量,克林頓總統承認川普的成績強些,而奧巴馬總統又補上一槍説:川普的經濟成果是我八年努力留給他的。
克林頓1992年競選口號是:笨蛋!問題在經濟!(It’s the economy, stupid!)
奧巴馬2008年競選口號是:改變!是的我們能行!(Change! Yes We Can)
這兩個民主黨總統致勝的關鍵詞反而重創賀錦麗。
保守派的政治新聞評論記者奧萊利(Bill O’Reilly)直接指出拜登的南部邊境開放政策是最大的致命傷。他還說,奧巴馬是位務實的總統,他遣返非法移民的人數,遠遠超過川普。
民主黨一向為基層民眾爭取地位權益為宗旨,按常理來說,開放邊界應該受到拉丁語系選民的支持,加上賀錦麗又是女性黑人的身份,鞏固黑人和西裔選票是無庸置疑的,但選舉的結果卻恰恰相反。川普獲得超乎預期的黑人和拉丁語系選民的支持。
據稱已經有一千四百萬南邊移民湧入美國境內,收容他們的地方政府負債,只能向一般民眾加徵稅收。新移民在紐約時代廣場歐打警察的負面新聞,地方社區街頭乞討人數驟增,偷竊搶劫案件頻傳。當賀錦麗被問到如何解決移民問題時,她不能譴責拜登總統,只能説她已經巡視邊境,認為邊境需要加強鞏固,卻被CNN 記者庫珀(Anderson Cooper)反問:以前認為川普建的愚蠢圍牆,現在不愚蠢了嗎?
以芝加哥市長處理南邊移民造成的財務困境為實例:
為了安置大批睡在警察局的移民,把臨時帳篷搭建在西裔社區西南邊的Brighton Park,大批民眾擁入芝加哥市議會抗議;這次市長擬增加3億(300 million)房地產稅,以度過財務難關,更是激起眾怒。
有黑人市民指責市長:”不要再蒙騙我們,不要把原先用在我們社區的預算轉花在南邊移民身上,現在回頭加徵貧窮老百姓的地稅,我們絕對不同意。”
拉丁語系居民也上台發洩她心中的不滿:”我們是從墨西哥合法入境的移民,合法工作合法繳稅,終於有了自己的住家,還正申請在墨西哥的親屬來芝加哥依親,已經等了幾年。現在,開放的邊境政策,不但把我的家屬擋在外面,還要加稅支付非法移民造成的赤字,我堅決反對。”
芝加哥市長只好降低要求50%,市民的抗爭仍在繼續中。
從身邊的兩個例子,似乎可以説明民主黨失去少數族裔選票的原因。
難怪民主黨大佬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痛心指責:民主黨脫離了自己的基本群眾。
ESPN電台主播代言人 史蒂芬A.史密斯(Stephen.A.Smith)自由派影響者(Influencer),是位敢說真話的網紅。他提出五個民主黨競選失敗理由:1)經濟 2)移民問題 3)都市犯罪 4)覺醒文化(Woke culture) 5)未經初選的候選人。
他強調沒有經過初選程序的賀錦麗,才是真正破壞民主制度。有初選的競爭,才可以讓人信服,同時挑選出最適當的副總統伙伴。拜登在2020年和川普競選時,也不是真正遵循初選程序,而是透過黨內大佬斡旋(mediate)而以溫和派的拜登,取代極左社會主義的桑德斯。
推特(Twitter)在2020年大選時關閉川普帳號,臉書也加入封鎖行列。
伊隆.馬斯克於2022年10月以440億美金買斷Twitter,立即裁員80%,只留下1500名員工精簡經營,改名為「X」,恢復川普帳號。
今年大選,臉書主動道歉示好,並保持中立。
亞馬遜老闆 貝索斯(Bezos) 下令旗下的華盛頓郵報打破36年傳統,今年停止為美國總統候選人背書,保持中立。
自槍擊案後,馬斯克公開站台支持川普,出錢出力獻計。
川普接受喬.羅根(Joe Rogan)的播客(podcast)三個小時的專訪,這是全美最大的網紅站,有兩千萬以上的訂閲者,深得年青人的喜愛。
羅根本人支持民主黨大佬桑德斯多年,川普是親自上陣「敵台」,透過羅根的現場直播向選民解說他封閉南部邊境的政策是切斷毒品運送到美國毒害美國人的當務之急,尤其是芬太尼(fentanyl)比嗎啡、海洛因百倍藥効,立刻上癮也極度危險致命。不解決毒品的問題也無法解決無家可歸的帳蓬族問題。其他迫切議題:把墮胎的議題交給各州自主決定、遣返非法移民,減稅、關稅和解決現今世界戰事紛爭等等。副總統JD萬斯、馬斯克也免費輪番上陣,讓本來不接受川普的選民,看到和從前不一樣的川普。
羅根也邀請民主黨候選人接受訪問,可是賀錦麗卻沒有成行。
川普也接受彭博論壇(Bloomberg forum)現場訪談,他還有馬不停蹄幾百場的競選演講,有充分時間詳細說明他的理念。
這次大選,年輕人對共和黨的支持度大幅提升,搶走民主黨的票倉。
為什麼現在社會氛圍兩極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溝通協調越來越困難,很多婦女開始注意到學校的教育課程。
毛氏美國(Mao’s America)這本書的作者:奚.范.弗利特(Xi Van Fleet)是一位經歷過中國文化大革命的華人女性,她1986年來到美國,追求美國夢,學習、成家立業,教育子女,容入美國社會並參與學校董事會(school board)。

在2021年6月,她察覺校董堅持把有爭議性的「批判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 CRT)放入教學課程。范女士極力反對,在校董嚴苛限定一分鐘簡短的書面報告中指出:這種理論將有色人種和白人相對立,宣揚族裔間的仇恨與分裂,撕裂美國族群。身受文化大革命其害,她不能接受美國受到另一場文化大革命的摧殘。
推薦這本值得細讀的好書,書中也詳述覺醒文化,多元共融(DEI)和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等現象。
目前學校推行幼兒的教材,父母親不能不關心,更不能掉以輕心。
許多民主黨人士檢討2024大選失敗的原因,就像史密斯已經提出覺醒文化的偏頗,任何執政黨都不能太左太右,溫和的中庸之道才能長久穩定社會,造福民眾。
這次大選,選民最關心的是經濟、非法移民、和社會治安,而把墮胎和同性變性的議題忽略了。
無論如何,弱勢族群仍舊需要受到妥善的照顧,更不能歧視有性別障礙的孩子和成年人,提供心理輔導和強調變性手術的不可逆性,還要承受一輩子的賀爾蒙治療的副作用。學校、醫生更需要和家長合作,才能維護孩子的身心健康,共同面對長期挑戰。所有的手術都有風險,有極高的醫療費用,保險是否支付?餘額又如何?這些都需要家長參與。
生活在美國,就不可能和選舉脫節。
慶幸,在芝加哥的張秀賢女士,她是前伊州參議員 保羅.西蒙(Paul Simon)的得力助手,她引導當地人士參與政治活動和各族裔團體的互動。

前西蒙參議員的父母在中國傳教,母親在上海懷了他,他常開玩笑説他才是真正的「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前西蒙參議員和藹、溫文儒雅、真像是中國紳士,永遠帶著高雅的蝴蝶結。他在1988年還參加總統初選。
前西蒙參議員於1995年7月26日邀請97歲的蔣夫人回到美國國會山莊,出席紀念二次大戰結束50週年紀念,再度接受禮遇上台演講,這是歷史性的時刻。
最後一次為他慶生時,把一張十年前的合照請他簽名,並婉留他繼續留任,他説每次選舉募款向大家伸手,挺難為情。老政治家的一句肺腑之言,格外親切。
老西蒙參議員交棒給他的助手,迪克.德賓(Dick Durbin)。

德賓參議員從1997年上任至今,是人人敬愛的資深民主黨大咖。與選民互動頻繁、有求必應。力挺奧巴馬2004年出任伊州聯邦參議員,旋即在2008年徵召他競選總統大位。
現任伊州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參議員也是德賓先生力挺提拔的。
在1995年出版的《奧巴馬的夢想之路 Dreams from My Father》,介紹奧巴馬的肯亞(Kenya)父親的家族和來美國求學過程和夢想。剛滿兩歲半的奧巴馬面臨父母親離婚,母親隔年改嫁後又搬到印尼,居住在夏威夷的外公外婆接下悉心照顧他的責任,直到他從哈佛大學畢業。2004年奧巴馬在民主黨大會上的演講,受過高等教育的氣度風采,把剛踏入政壇的他,立刻就被擁上成為第一位黑人總統,這就是美國政治可愛的地方,也給美國人很好的榜樣,只要努力,比天高的夢想照樣可以實現。
奧巴馬夫人(Michelle)在她的回憶錄《成為 ,Becoming》中提到她的母親對子女教育的重視,即使她的談吐沒有黑人的口音而受到鄰里髪小的冷漠對待,還要堅持受高等教育,直到從哈佛大學畢業。
伊利諾州是藍州,芝加哥是民主黨的都市,當有理想的共和黨候選人出現時,選賢與能,也是兩黨相互監督制衡的民主體制。
參加中美商會在北京美國大使館和老布希總統夫婦相遇,留下美好的回憶。
支持過藥劑師出身的萊恩(George Ryan)出任伊利諾州州長。

協助托萍卡(Judy Baar Topinka)當伊州財務長,把校園銀行(Banking at School)譯成中文,後來擴展到全美的多種語言教材:聰明理財(MoneySmart)。她從1995年上任,直到2014年連選成主計長不久後過世,一直都是監督藍州政府備受敬重的共和黨官員。
最值得一提的是卡西奇(John Kasich Jr.)俄亥俄州州長,他主張聯邦赤字不能繼續惡化,需要像他在1997年的眾議院通過聯邦預算平衡法案的決議,否則高抬國債,將遺害後代,造成美國經濟危機。當政府多花一分錢,相對就要削減一分現有的開銷。

他寫的暢銷書(1998)《勇氣是會傳染的 Courage is Contagious》,記述二十位普通民眾由自身的勇氣與堅持,無私地奉獻,影響周邊的人,改變整個社會。
他的勇氣和平衡聯邦預算的理念,在2016年的共和黨總統初選時,不敵川普而退選。
今天的美國負債高達36兆,馬斯克拿起政府効率部門(DOGE)的大刀開鍘,更需要勇氣、智慧和善念,畢竟政府是服務和執行法規的機構,和賺錢的企業管理有很大程度的差異,更需要妥善照顧到弱勢族群,把服務做到最高効率的水準。
選舉結果出爐後,幾個民主黨州和大都市都喧稱要和川普的驅逐移民政策抗爭到底。許多民眾罹患選後憂鬱情緒,對前途悲觀,沒有安全感,恐懼川普把美國帶到更不安全的境地。
支持民主黨的摩根大通銀行首席執行官:戴蒙(Jamie Dimon)發話了:呼籲在這場激烈分歧的選舉後,美國人都要團結並全力支持川普,合力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和全球的軍事危機。
有遠見、有智慧的美國開國元勳,他們設計的民主制度,好像有自我調整的機制:大選後,讓新政府施展抱負,兩年後的中期選舉,選民又可以向政府表達他們的支持態度,就像鐘擺一樣,太左太右自然都會擺回中央,做適度的調整。
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
當你年輕時不是自由主義者,你沒有愛心,
可當你老了,而不是保守主義者,你可就沒有腦筋。
(If you are not liberal when you are young, you have no heart, and if you are not conservative when old, you have no brain.)
不知道這個說法到底還合不合適?
12/18/2024 芝加哥
Comentar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