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雞兔同籠

  • Warren
  • Feb 27, 2023
  • 4 min read

Updated: Mar 28, 2023


ree

熬過三年的新冠病毒疫情,終於沒有防疫隔離的限制,可以高高興興地直接回家過年。

家,永遠溫暖,令人懷念。這次回家,看到親友老師和同學,感覺格外珍惜和親切。

純樸的新埔家鄉,有著「三街六巷九宗祠」的古蹟。

ree
新埔巷道

原來的三條街:中正路,和平街和成功街,狹窄而無法拓寬。六條巷雖然沒有明顯的標名,巷道的牆壁上有許多彩繪,連通這三條古老的街道。要是有人説起:大水巷、花燈巷、漫畫巷、燕子巷、戰鬥巷和逃學巷,像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新埔人」,也沒辦法説清楚。只記得大水巷穿過成功街的盡頭,有一家專做「板條(粿條)」家庭式的大厨房;逃學巷應該是小時候翹課偷溜的巷子。


九宗祠包括:陳氏家祠、張氏家廟、劉家祠、潘屋、朱氏家廟、林氏家廟、范氏家廟、劉氏雙堂屋和吳濁流故居。

ree

帶著懷古的心情,走訪這幾個被政府規劃為古蹟宗祠。其中「張家祠(張氏家廟)」是小時候一年級的臨時教室。小孩們的朗朗讀書聲,宛如仍舊迴蕩在石階泥牆木門檻的超時空,那是快七十年前借用的小學教室,當時更像是古代的坊間「私塾」一般。

ree
新埔文昌廟

因新竹科學園區和竹北高鐵的擴展,現在,新埔街道增加了,有福德路,田新一路,二路到田新十二路。原先的外環道,緊連著新建公寓大樓。兒時竹籬笆內的泥磚房,豢養家禽的舊雞舍,早被夷平,屋主把它建成現代的的公寓樓閣。

ree
天主教堂

以前每個禮拜天清晨播放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天主教堂,依舊存在,四層樓高的地標鐘樓,早已被附近的新起高樓淹沒了。鎮公所和衛生所,也搬遷到美麗壯觀的新辦公大樓。

新的居家建築設計,風格與實用兼具。在福德路上,有一家全新的「透天厝」加建電梯,已經考慮到年老爬樓梯的問題了。


保守平靜的市鎮,經歷著建築變遷,新樓如春筍,卻還留著一些斷垣殘壁。

ree
斷垣殘壁

歲月無情,風雨摧殘,泥磚石基紅瓦的老房舍,維護的工程和花費,都是金錢和價值觀的挑戰與選擇。

ree
百年四合院

老鄰居超過百年的四合院老宅,原有紅磚牆記載幾代家族的歷史,而長年維修還得保持著原有的風貌。後院那顆龍眼樹仍舊綠葉滿叢,彷佛還傳出小時候坐在樹枝上的喧鬧聲,拿起龍眼核拉起彈弓,這種硬仗打得敵我雙方都哇哇哀號。

ree
百年紅磚牆

每次回來,老同學詹醫師一定作東招待。想吃正宗的客家土雞菜餚、日本料理,還是「鼎泰豐」?


這次,我們選了一家客家庭園餐廳。點好傳統的客家湯圓、白斬雞、燜筍乾、青菜蒜白煎豆腐、黑木耳高麗菜和清蒸花枝,豐富的一大桌飯菜。


等著飯菜上桌之前,到庭園裏溜躂照相,這個庭園式的客家餐廳,可以俯瞰整個新埔小鎮,踏在眺台上,雲層覆蓋遠遠的山丘,開發中的家鄉,五十年前的街頭巷尾已成蛛絲馬跡,取而代之的是高聳的樓房,還有喧囂嘈雜的車輛,穿梭在再也無法拓寬的舊街道。老地標的天主教教堂,已經找不到頂尖的十字架,昔日新埔橋頭的「怒潮亭」,被擠壓在全家福便利商店邊邊上的小空間。

ree
新埔「怒潮亭」

今年是兔年。


疫情的虎威,終於掃過它的尾巴,溫馴的玉兔秀麗登場。兔子是仁慈、舉止文雅、和諧與愛美的象徵。據說兔年能在戰爭或衝突災難中,帶來緩解與和平。兔年的賀歲吉祥,處處可見的:玉兔迎春、福兔迎祥、奮發兔強、鴻兔大展、錢兔似錦、福兔賀歲、兔年行大運,等等

想著與「兔」相關的字眼,看到庭園中幾隻羽毛美麗的公雞低頭啄食,突然想起小學的算術問題:


雞和兔一同有三十五個頭,九十四隻腳;以算術方法計算,有幾隻雞幾隻兔子?

ree

嚴格的老師,還規定先算出有幾隻兔子,再算出雞有幾隻,然後再出另外一道類似的問題,但要先算出雞有隻,再算出有幾隻兔子?


我一直認為「雞兔同籠」只是假設性的算術問題,以「頭」的共屬性和「腳」的非共屬性來訓練小學生的計算能力而已。


最大的疑問是:誰親眼看見過「雞兔同籠」?


從前在鄉下養雞養鴨是家家戶戶的副業,沒有見過那家農戶養兔子的?更沒有把雞禽和嬌生寵物的兔子養在一起的道理。


尾隨這幾隻躲在灌木裏的公雞,居然⋯雞兔躍然呈現在眼前,揉揉雙眼,定神再確認,這就是「雞兔同籠」的驚艷!


頓時領悟到,自己先入為主的成見,以為不存在的「雞兔同籠」,卻活生生和諧地展現在眼前。回頭從谷歌搜索中,發現在1500年前的「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雞兔計算問題。

在這長知識的當兒,看到家鄉在開發中的演變。嶄新的大樓和古蹟同框,也像是雞兔同籠一般,看似不甚協調,卻又和平共存,更反映出遠走他鄉的遊子,雖然在外斬荊披棘開創未來,心繫家園,每次回來總渴望看到小時候熟悉的地方。


ree

春節回到家鄉,享受最有名的「粄條」「柿餅」「蘿蔔糕」和地道的客家佳餚。和同學鄉親們在不同的餐敍場合中,從最高級的日本料理、海鮮大餐、鐵板燒、客飯和家常小吃、田媽媽餐廳的聚會、和台灣銀行頂樓的小型同學會相聚,有説不完的話,有好多從來都不知道的「爆料」般的小道消息,加上飯後的笑聲,只能互相期許,大家保重身體,來年再見。

把「雞兔同籠」秀給所有的鄉親朋友,都是第一次看到這張珍貴的照片。特意把「雞兔同籠」放在部落格上,親眼見證,並向大家拜個晚年:


聞雞起舞!鴻兔大展!


2/26/2023 芝加哥


 
 
 

Comments


Thanks for submitting!

© 2023 by Train of Thought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