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四重奏

  • Warren
  • Jul 22, 2024
  • 4 min read

Updated: Sep 22, 2024

ree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 達斯汀.荷夫曼(Dustin Hoffman)導演的電影:


四重奏/四重唱(Quartet).


今年87歲的達斯汀.荷夫曼,是家喻戶曉的好萊塢大明星,演過無數的好電影:


「畢業生 The Graduate」、「午夜牛郎 Midnight Cowboy」、「雨人 Rain Man」、「窈窕淑男 Tootsie」、「克萊默夫婦 Kramer vs. Kramer」等三十幾部電影,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


回想自己大學二年級時,「畢業生」剛剛上演,達斯汀飾演剛從大學畢業的小伙子,荷爾蒙旺盛又沒有明確的人生方向,更經不住風騷撩人羅賓森太太的誘惑,陷入顛覆三觀的不倫關係。

個兒不高,滿臉憨相,好奇興奮、惶恐不安的天人交戰,把當時年青人的內心掙扎,演得出神入化。


一首主題曲:寂靜之聲(The Sound of Silence),完美地詮釋男主角失落的徬惶:


哈囉!黑暗,我的老朋友,我又來和你談心

因為一個影像,輕柔地潛入夢中

留下的,就像是種子植在腦海

影像,仍舊存留在「寂靜之聲」⋯⋯⋯⋯⋯.


現在聽到這首流傳半個世紀以上的曲調,還會有讓人墜入似懂非懂的深淵,內心深處滲出年少輕狂的衝動,曾經想靠存在主義的提升,卻又很難掙脱傳統和自我的束縛。


很多大明星常常走「演而優則導」的路子,達斯汀也搖身成為製片家導演。


他在2012年導演這部「四重唱」電影時,已經75歲了。經歷好萊塢無數的光環,或許人到晚年,芳華已逝,歲不我與,而人生累積最寶貴經驗的是智慧,終於領悟到如何認真地遊戲人間。


「四重唱」的故事述說一位曾是紅極一時的女高音,珍,即將入住一家高級退休養老院。全院的資深藝術表演家都非常期待,而她一度的丈夫,雷金納德仍舊耿耿於懷:珍 曾經抵不住一位帥氣大哥的猛烈追求而劈了腿。事後,又拗不過良心的譴責而向先生表了白,感嘆愛情的眼裏真容不下半點塵埃,一場短暫浪漫的藝術家婚姻 ,就劃上了休止符。他們心中仍舊相愛,卻放不下自尊心,久久無法重新坦然面對。


為了籌募資金維修養老院,他們小心翼翼地撮合包括珍和雷金納德四位歌唱家,能夠同台演出:威爾第(Verdi) 的歌劇「弄臣」(Rigolleto) 中的四重唱。


女士們已經臃腫的身材,上台的華麗服飾,提不上的拉鏈,比吊不上的嗓音,更令人氣餒沮喪。


最後在「我真還愛你」的扭揑而不作態,欲演還羞的氣氛下,導演以四人同台演出而落幕。


另外一部也是2012年以「四重奏」為片名的電影:


黃昏四重奏( A Late Quartet)。


故事從頗負盛名的弦樂四重奏樂團正加緊排練即將登場的紀念演出,大提琴手彼得發現自己有巴金森症的前兆,顫抖的手開始握不緊琴弓,心中的惶恐不安,沈重壓抑之下,他得想想怎麼向合作25年的團隊宣布這個消息,要怎麼安排接替的人選?


這即將發生的變動,引爆了成員間多年的心結。


第一小提琴手丹尼爾有精湛的琴技,嚴肅認真的人生態度,總會招人嫉妒,也惹人暗地裏愛戀。第二小提琴手羅勃,爭勝好強,常年屈居第二位,心中埋下相當多的怨氣。中提琴手 朱麗葉,是羅勃的太太,多年的夫妻關係,產生愛情的疲乏在所難免。


往後故事的發展,暴露人性的弱點,友誼的信賴受到考驗,婚姻關係的持續,面對報復性的出軌,又如何做破境重圓的彌補?


回到電影的主題音樂:貝多芬最偉大的弦樂四重奏,No.14,升C 小調,Op.131.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9首交響曲、36首鋼琴奏鳴曲、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 部歌劇和2部彌撒曲等等,而弦樂四重奏是貝多芬創作中的精髓。


ree

一般弦樂四重奏有四個樂章,而這首四重奏,竟有七個樂章,而且採用連續演奏(Attacca),演奏者面對無法中途休息、調音等等的技術問題,也是體力挑戰的極限。


大提琴是四重奏組合中的中堅力量,引領著穩健的節奏,巧妙融合提琴手的默契,詮釋樂曲的情感和色彩,而大提琴卻永遠以低調負重的角色,讓其他提琴手展示最大的才藝空間。


大提琴手彼得,在演奏中途,驟然喊停,感謝觀眾多年的支持,引進新起之秀:


Nina Lee, 她是現實生活中真正的大提琴手,完美地完成貝多芬最美的四重奏樂章。


觀看《四重奏》,反觀古今中外的人際關係,有著頓悟的欣喜:


小時候騎在牛背上,輕吹橫笛樹陰下,享受放牛童的消遙自在。念書以後,才慢慢憧憬「獨釣寒江雪」的境界,山嵐深處,可有洞簫傳徹雲霄?


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寫「猶抱琵琶半遮面」後,婉轉地「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都著墨在單曲獨奏的世界。


再看看西方音樂的小提琴、鋼琴等樂器,表達不同的風格,就像不同的人格特質。


等到小提琴和鋼琴以奏鳴曲的方式出現時,兩人世界的情感隨著音符的舞動,跳躍在五線譜上,訴説千古以來的愛情故事和憂傷。隨後,三重奏、四重奏、協奏曲、交響樂,就像是長大成人以後,接觸面複雜了,需要更多的溝通與協調。

 

傾聽四重奏,就像四位提琴手促膝談心,有時像是閉目深思,頓時又眉目傳神,有時暗自神傷,有時又陽光燦爛。每一個指法,每一手弓法,音色節奏都必需精準配合而不流於匠氣,而又能自然地流露出內心的清純與美麗。

 

內心的感受,或許可以這麼説:


努力做好自己,像是拉好第一把小提琴,尋求一輩子的伴侶,像是第二小提琴的合弦,

把中提琴當成家庭成員,父母、小孩和朋友,大提琴就是穩重的掌舵者,可能是信仰,可能是文化的底薀和傳統的規範。年紀漸長,不能獨善其身只顧自己,還要隨時輔導其他的提琴手,甚至拿起大提琴,肩負保護和照顧的責任。



7/20/2024 芝加哥

 
 
 

Comments


Commenting on this post isn't available anymore. Contact the site owner for more info.

Thanks for submitting!

© 2023 by Train of Thought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